【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梦雪】自去年年底以AICG技术席卷全球后,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浪潮随之热涌。天眼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发布的各类大模型数量超过100个。当前,国内已有11家大模型陆续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备案,首批已经从8月31日起开始向全社会公众开放服务。
大模型的预训练和推演需要算力作为基础动力。根据工信部披露的信息,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76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达到每秒197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
大模型和庞大算力需求背后,是海量的数据资源。而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飞入寻常百姓家”,带来生产力变革的同时,对数据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在伦理、安全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在2023TechWorld绿盟科技智慧安全大会上提到,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沿,正开创信息技术理论方法和应用的新局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具有“大数据、大模型、大算力”三大技术特征,以及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工程方法、类脑交互决策等关键技术,已在金融、医疗、教育、电商、传媒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面对社会价值、用户使用、数据合规、数据安全、数据质量这五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险问题,各国已陆续出台政策积极防范。
“相信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我们一定能够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推动国家各行各业技术数字化的转型。”他说道。
人工智能时代,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海量的数据中也蕴含着隐私泄露的风险。绿盟科技创新研究院总经理刘文懋认为,隐私计算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数据在存储,传输等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泄露、隐私泄露的风险。而围绕隐私计算的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和可信执行环境三大技术通过不同的技术路线则可以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在不同场景下实现数据保护。
为保护数据安全,绿盟科技发布了数据安全保险箱,数据安全运营解决方案等,保障客户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最大化为数据安全、数据价值变现保驾护航。
“数据保险箱本质要做三件事情,第一是对敏感数据的保护和访问的审计;第二,对于安全计算,就是对数据本身计算的一些秘密性、可信度等有一些保障。第三,就是对数据本身流转过程中的控制,比如有的是将数据流转出去给不可信第三方,但是它能不能合法、合理、合规使用,并且对数据本身做全生命周期管理,细粒度管理等。”刘文懋说道。
同时,大模型也正在加速安全行业工作范式重塑。“大模型正在成为企业IT的关键组件。” 绿盟科技集团首席战略官赵粮表示,作为继云大物移之后的一个关键战场,大模型技术将会在多个方面帮助提升网络安全运维效率。赵粮强调,大模型不是银弹,期待“大爆炸”是不现实的。失陷特征(IOC)之上TTP、IOB的标准化、机读化、运营化,是大模型更深层次改变网络安全对抗格局的基础。
9月1日,绿盟科技正式对外发布“风云卫”安全大模型,基于海量安全专业知识训练,构建一套覆盖安全运营、检测响应、攻防对抗、知识问答等多种场景的网络安全运营辅助决策系统。从“场景牵引,技术驱动,生态协同”三个维度进行建设。应用AI实现安全行业工作范式重塑,通过大模型解决实战态势指挥调度、红蓝对抗辅助决策以及安全运营效能提升三大问题。
针对此次发布的“风云卫”安全大模型,刘文懋提到,大模型的核心竞争力是以前的数据、算法和模型。“在每一个阶段绿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相信在大模型时代它一定会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此外,在云安全方面,绿盟科技还持续进行云安全攻防及创新研究,发布信创云安全解决方案,多云安全解决方案,云原生靶场等多个创新解决方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